四月十七日凌晨五點半,剛餵完奶、洗完六支奶瓶,忽然想到昨天是我的生日,也許該趁著大家還在睡覺的時候,來看一下臉書。
生活滿是「喜樂」
打開筆電,肚子覺得餓了起來,打開冰箱找了找,只有還沒給喜樂吃的地瓜泥,和喜樂還沒吃的副食品冰磚。因為小房間已經堆滿了喜樂的用品,筆電從小房間移到餐桌上,餐桌上還有喜樂襪子。坐在餐桌前,右手邊是喜樂的運動場,左手邊是喜樂的螃蟹車,後面喜樂的全智慧紫外線消毒烘乾機。三不五時,耳朵邊還傳來小樂無意識的叫聲,打幾個字還得去探頭看一下。這時才意識到,我的生活,已經被「喜樂」佔據了一大部份,而且比例之大,大到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有機會發覺。
![]() |
凌晨五點半的喜樂運動場 |
Dad vs Twins (source: YouTube)
二倍資源投入
網路上有這個影片,在喜樂還沒出生之前,就有人傳給工控界的Raymond看,幾個月前看到時候時,只是芫爾一笑,現在再看到,差點沒流下二行熱淚。原來在這個世界上,我並不孤單。言歸正傳,用產品經理的角度來說,雙胞胎就是時程不變、工作量(人時)加倍的意思,所以投入的資源(錢、人、專業能力等等)理論上要加倍。但是通常投入的資源要加倍並不是件容易的事。以簡單的打疫苗這件事來說,喜樂爸媽每都要一起出動,而且要付二倍的費用。
彼此相互影響
再者,回到正常人的觀點(對,我就是說產品經理不是正常人)雙胞胎會相互影響,所以不管你認同百歲醫師,或是相信人本教育,雙胞胎都會需要你更高的戰鬥力。我們第一次把喜樂一起帶回家的時候,我們想著要一家四口和樂融融,於是就四個人共處一室。家和萬事興的代價,就是只要小喜或小樂其中一個人哭,就是全家一起醒過來。後來我們試著把喜樂放在不同房間,情況就好很多,小哭小鬧就比較不會影響到,但是一旦大鬧起來,另一個還是很難置身事外。
缺乏迴旋空間
通常爸媽一起帶一個小小孩,還有機會可以輪替,但是如果是雙胞胎的話,幾乎是沒有辦法一個人好好休息,或是去做其他的事。前一陣子陰雨綿綿,衣服洗完都不會乾,一直想拿去自助洗衣店烘乾,但是一個人出去,連路程帶烘乾的時間,至少半個小時跑不掉。如果喜樂其中一個沒在睡覺,基本上是走不開的。也曾經喜樂都在睡覺,一個出去買午餐,結果回來的時候,在家的人已經是二個抱在手上了。不管是出門的還是在家的,其實壓力都很大。
其實這些問題也不一定限於雙胞胎,我相信只要小小孩的年紀很接近,多少都會有類似的情況,年紀越接近,情況可能越嚴重罷了。不過經過了幾個月的調適,再加上強大的支持系統,其實大致也還過得去。曾經跟喜樂媽開玩笑,以前她一次在嬰兒房五個、十個也在照顧,喜樂爸以前在圖書館講故事的時候,也不乏一打擋百的經驗,如果不是雙胞胎,可能一點挑戰都沒有。
喜樂加倍喜樂
雖然帶著雙胞胎是有諸多不便,但也因為這樣才能造就一段段很難忘的歷練。一旦事過境遷,每段故事感覺起來都更甜美。曾經二姊妹半夜輪流高燒,好幾天聽不到平常惱人的叫聲,當小喜痊癒後第一次哭鬧,我竟然笑著說:大師兄回來了。
因為小樂的比小喜輕巧,所以三、四個月當小樂會翻身,而壓在小喜身上的時候,小樂當時只能任人欺凌,一度還覺得小喜有點遲緩;不過現在小喜已經擁有敏捷的身手,爬起來小樂完全不是對手。
看著小朋友從什麼都不會開始(其實並不是什麼都不會,還是有些與生俱來的反射),學習到一種又一種不同的新技能的「過程」,那是上天給父母無價的回饋。我早已覺得理所當然的抬頭、翻身、起坐、爬行、站立,原來是在我很小的時候,經過一次又一次流血流汗的努力換來的。看著小朋友在失敗無數次後成功的那一剎那,那是一種奇妙而令人感動的時刻,而我何其有幸,短時間內可以看到二次,而且過程可能完全不一樣。
後記
這篇文章,從凌晨五點半開始寫,一家四口只有我一個人醒著,到現在晚上十一點,一家四口還是只有我醒著。右手邊依然是喜樂的運動場,左手邊的螃蟹車已經收到小房間,後面喜樂的全智慧紫外線消毒烘乾機一天下來不知道烘了幾次。重點是又我聽到小樂在叫了,先寫到這裏吧!
十分充實的奶爸生活啊!
回覆刪除私以為照哥真的可以出書了!!!
充實是真的,出書是過獎了啦。
刪除現在沒辦法常常和大家碰面,寫網誌比較沒有時間限制,還是可以繼續和大家分享。
是,帶孩子,真的是有血有汗有淚,而你的還是一個double。。。不過,你的收穫也是一個double啊,加油奶爸~!
回覆刪除有血有汗已經經歷過了,常常被喜樂抓得全身傷痕。淚倒是喜樂流得比較多。
刪除